电视故事:戏彩娱亲——老莱子

2013-06-12-09:16[来源:德孝网][作者:管理员][浏览量:1717]

 

主题歌:

      天生日月

      地养山河

      父母生养我

      草木荣枯

      花开花落

      祖辈留下我

 

      羊羔知跪乳

      乌鸦犹反脯

      少小无忧靠父母,

      成家方知育儿苦。

      世间百善孝为先,

      人生千般顺为福。

      忠孝立国兴家邦

      中华礼仪传千古

 

百善之首孝为先。“孝”是什么?

“孝”就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一种回报:父母给你生命,所以你要善待父母之生命;父母宁愿自己挨饿受冻,也要让你吃饱穿暖,所以你要照顾父母之温饱;你在父母怀抱有三年时间完全不能自立,完全依赖父母而生存,所以父母死后你要守孝三年。

孝又不是简单的回报,而是一种天伦亲情的体现和表达,是人活着的意义的一种价值。重温二十四孝,不是让我们去刻意地模仿、效法古人,而是通过这些故事去领略一下孝的精神,继承孝的传统美德,在新形势下焕发新孝德的光彩!

戏彩娱亲——老莱子

老莱子(约公元前599年一约公元前479年),春秋晚期著名思想家,“道家”肇始人之一。楚国人,出生于康王时期,卒于惠王时期。著书立说,传授门徒,宣扬道家思想。一般认为,道家的先驱为老子,但是老子是谁,千百年来一直是个谜。有人说是老聃,有人说是老莱子,也有人说是两人学术著作的全称。 遗著有《老莱子》16篇(一说15篇),汉魏时亡佚。有少数言论在《子书》、《战国策》等书籍中有所收录,从中可以管其生平和思想观点。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傲世巨才,却不愿“受人官禄、为人所制”,隐居山林。楚惠王五十年(公无前479年)发生“白公胜之乱”,继而陈国南侵。为避乱世,他携妻子逃至纪南城北百余里的蒙山之阳,“葭墙蓬室,木床蓍席,衣蕴食薮,垦山播护。”后来,楚惠王自驾车前往,迎接老莱子到郢都出任官职,辅助国政。他谢绝说:“仆野山之人,不足守政。”为避免楚惠王再来聘求,他弃去茅舍,渡过长江,至江陵江南地区栖身,过着“鸟兽之解毛可绩而衣之,据其遗粒足以食也”的隐居生活。

老莱子最感人的是他孝养双亲故事。

老莱子对父母极其孝顺。他不仅对老人的起居饮食服侍得无微不至,而且只要能弄到的美食美味,都要想办法弄到来供养父母。为了让父母过得快乐,老莱子还特地养了几只美丽善叫的鸟让父母玩耍。他自己也经常引逗鸟儿,让鸟儿发出动听的叫声。父亲听了很高兴,总是笑着说:“这鸟声真动听!”老莱见父母脸上有笑容,心里非常高兴。父母因他的供养,身体很是健康,活到很大年纪。

就这样,远离闹市隐居的老莱子转眼间也已经70多岁了。

一次,父母看着儿子的花白头发,叹气说:“连儿子都这么老了,我们在世的日子也不长了。” 

老莱看着父母这样担忧,心想,一定要让父母高兴,别想着年龄。

这年的春天,江南的寒冬刚刚过去,小溪边的垂柳就悄悄地冒出了嫩黄色的苞芽。

远处的一位年轻人匆匆走来。

突然他站住了,惊讶地看着前面——

自己敬爱的老师老莱子竟然身穿着色泽鲜艳的五色服装,手中摇着拨浪鼓,在父母面前像小孩子般跳跃玩耍。已经90多岁的老莱子父母已经笑得弯下了腰。

老莱子母亲指着老莱子说:“小莱子,你都70多岁了,可不要摔坏了!”

老莱子像小孩子般摇摇头:“老爹,妈妈,我还不老呢!”竟然还对父母做个鬼脸,再跑过去搀扶着父母往回走去……

原来,老莱子怕老人老担心年岁大,才想方设法让老人高兴的。

年轻人钦佩地望着老师,忙跟上去,帮忙老师扶着老人。

还有一次。

在隔壁写书的老莱子听见老母亲喊叫要水喝,便急忙放下笔,跑去灶台,将一碗水端来,准备送给母亲。

谁知,进门时。老莱子一不小心,摔倒在地。

腿和屁股钻心地疼。

年迈的老父母吃了一惊,正要跑过来看他,却见他像小孩一样撒娇啼哭。

原来,老莱子怕老人为自己担心,索性躺在地上打着滚并学小孩哭。

两位老人果然被逗得大笑。他们以为老莱子是故意跌倒打滚的,见他老也爬不起来,就笑着说:“莱子真好玩啊,快起来吧。” 

后人以“老莱衣”比喻对老人的孝顺。唐代诗人孟浩然曾作诗曰:“明朝拜嘉庆,须著老莱衣。”

    鲁哀公六年(公元前489年),孔子受困于陈、蔡,楚昭王迎孔子来楚国。孔子外出,遇到老莱子的弟子。弟子返家后,告诉老莱子:“有人于彼,修上而趋下,示偻而后耳,视若营四海,不知谁氏之子。”老莱子说:“是丘也,召而来。”孔子见到老莱子,向老莱子请教怎样辅助国君。老莱子训导他说:“你对世人的痛苦感到哀伤,却轻视你的作为给万代子孙带来的祸患,这究竟是贫乏无知还是无法达到目的呢?与其赞誉唐尧而非议夏桀,不如尧、桀而亡,收起那些褒贬,反乎自然必有损伤,不安不静必生邪恶。对人作事从容随物,故常成功。有什么办法,你自以为贤能啊!”要孔子改变那种志在经营四海,以贤能自负的态度。从中同时也流露出戒除骄矜,淡泊名利,亡却好恶,顺乎自然的思想主张。他还用“齿、舌”的比喻教孔子事君之道。这些语言,多为各国名家策士摘引。他的思想属“言道家之用”虽然谋求的不是治国之道,但仍有一定关注社会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