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头歌诀》

2012-11-30-15:28[来源:德孝网][作者:管理员][浏览量:1499]

                                         《汤头歌诀》 

内容提要
 《汤头歌诀》一书为清代著名医家汪昂编著,共选名方205首,分门别类,将组成、功用、主治等,用韵语编成诗歌赋体,言简意赅,读之朗朗上口,便于使用记忆,深受广大中医学春的欢迎。近人严云又在原著基础上增补常用方剂近百首,作为增辑,使其内容更加完整丰富。但由于文体所限,原著使人难以深悟,故人民卫生出版社于20 世纪60年代出版了白话解本,一经刊行,深受欢迎,已先后修订3版。为使原著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本书进行第4版修订。
本次修订后使之更臻完善,对每首方剂均说明出处,然后分歌诀、注释、组成、用法、功能、主治、方析、附方8个部分论述。内容全面、丰富、实用。功用、主治更为规范准确。方义按君臣佐使详加分析,揭示了组方用药规律。适当增补的附方,拓宽了主方的应用范围,使方剂增至445首。全书详略得当,主次分明,通俗易懂,更便于读者学习、掌握和应用。

 


前言
 汤头,原为汤剂的俗称,此处为方剂的代名词。汤头歌诀,即是用诗歌体编写的方剂书籍。
从古至今方剂之多浩如烟海,至明代《普济方》已载方 61739首,到现在已远不止于此。为了便于学习掌握,由博返约早已成了历史的发展趋势。清代汪昂选名方205首,分门别类,将其组成、功用、主治等用诗歌体熔为一炉。300年来,使广大中医初学者受益匪浅,深受欢迎。
近人严云(苍山)又在原书基础上,增补了一部分常用方和幼科方剂作为增辑,使其内容更加丰富。
由于原书限于诗歌文体,文词过简,而原注又用古文,不易为当代读者完全理解,为此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教研室于 1961年始,由王绵之教授主持编写一、二版,并用白话注解, 1999年又在前两版基础上进行了三版修订,为初学者提供了较大方便。但随着时代的进步,本学科在不断发展,内容不断更新,人们学习的要求也日渐提高,本书虽经三次修订,仍不能满足现代读者需求。为此,根据现代读者的需求进行了第四次修订。
本次修订首先对每首方剂均注明出处。每方均分歌诀、注释、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析、附方八个部分论述。歌诀,照录原文。注释,对歌中难懂的字词,进行注音和注译,使之通俗易懂。组成,注明原书用量(供现代参考)。用法,均注明现代用法,原书用法删去。功用,既参考原书,也对照教材,进行重新归纳。主治,参照原书和教材编写。方析,为本次修订的重点,首先明确“君臣佐使”的概念:1.君药:是指对主证起主要作用的药物,也是方剂归类的依据。2.臣药:是辅助和加强君药作用的药物。3.佐药:意义有三,一是制约君药毒副作用的佐制药;二是协助君药治疗兼证和次要症状的佐助药;三是病证危重出现拒药现象时,使用的与君药药性相反的反佐药。4.使药:意义有二,一是协助君药,引诸药直达病所的引经药;二是使方中诸药药力溶为一体的调和药。为了揭示组方用药规律,书中方剂均用统一标准分析,务使前后一致。本部分特别突出了对主证、兼证和次要症状的分析,真正做到法随证立。主证,即主要证候,是标志疾病主要病因、病性、病位的一组症状群。兼证,即次要证候,是标志疾病次要病因、病性、病位的一组症状群。次要症状,是伴随主证和兼证出现的不标志疾病病因、病性的个别症状。书中对主证予以综述,对兼证和次要症状,略加分析,望读者细心领会,以提高对疾病的认识能力,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若有需前后比较的方剂,或说明的问题,均在此项加按。附方,将书中附方列于此,注明出处,必要时加按语进行比较说明。
本次修订我们结合教学体会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希望提供给大家更多的思路和学习方法,由于水平所限,恐怕难尽人意,敬希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为进一步修订提供参考。
此外,经络歌诀,也是本书原著内容,故也分歌诀、注释、语译三部分列于书后,以便读者参阅。
李庆业
2006年12月

 


目录
 汤头歌诀辑录
一、补益之剂
二、发表之剂
三、攻里之剂
四、涌吐之剂
五、和解之剂
六、表里之剂
七、消补之剂
八、理气之剂
九、理血之剂
十、祛风之剂
十一、祛寒之剂
十二、祛暑之剂
十三、利湿之剂
十四、润燥之剂
十五、泻火之剂
十六、除痰之剂
十七、收涩之剂
十八、杀虫之剂
十九、痈疡之剂
二十、经产之剂
 

 

 

本文链接:www.zhongguodexiao.com
                                                       (责文编辑: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