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全文

2012-11-30-10:18[来源:德孝网][作者:管理员][浏览量:1619]
 
弟子规
  
 
总 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入 则 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出 则 弟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泛 爱 众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亲 仁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余 力 学 文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非圣书 屏勿视 蔽聪明 坏心志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弟子規全文及解读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份加以演述;详细罗列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标准,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易解:弟子规这本书,是根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导而编成的生活标准。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当心慎重,要讲信誉。和群众相处时要对等博爱,并且接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假如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神,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入则孝>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敬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解读:父母召唤,应及时答复,不要慢悠悠的很久才应对,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即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托偷懒。父母教诲本人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本人们好,应该恭敬的倾听。做错了事,父母指摘教诫时,应当虚心承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君子闻过则喜,小人闻过则怒。)
侍奉父母要用心体恤,二十四孝的黄香(香九龄),为了让父亲安心睡眠,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凉,冬天冰冷时会为父亲暖和被窝,真实值得本人们学习。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下午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通知父母,向父母报安全,使老人家放心。外出离家时,须通知父母要到那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回来了,让父母安心。平常起居作息,要坚持正常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恣意改动,以免父母忧虑。
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假如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而让父母担忧,是不孝的行为。公物虽小,也不能够私自珍藏占为己有。假如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亲晓得了一定很伤心。
父母亲所爱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当心慎重的去除(包含自己的坏习气)。要保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随便遭到伤害,让父母亲忧虑。(曾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要注重自己的品德涵养,不能够做出伤风败德的事,使父母亲遭受羞耻。当父母亲喜欢本人们的时分,孝敬是很容易的事;当父母亲不喜欢本人们,或者管束过于严厉的时分,本人们一样孝敬,而且还可以自己反省检点,领会父母的心意,努力改正并且做得更好,这种孝敬的行为最是难能可贵。
父母亲有过错的时分,应当心劝导改正向善,劝导时态度要诚恳,声音必需温和,并且和蔼可亲,(子夏问孝。子曰:“色难。”)假如父母不听奉劝,要耐烦等候,一有恰当机遇,例如父母心情好转或是快乐的时分,再继续劝导;假如父母依然不承受,以至生气,此时本人们虽难过得声泪俱下,也要央求父母改正,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使父母一错再错,铸成大错。
〈出则弟〉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馀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近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解读:
出则弟,说的是家中兄弟相处之道,以及如何和晚辈在一同的规矩。在这些标准中,锻炼小孩谦恭有礼,懂得尊重他人,自然容易融入团体,为大家所接纳。当哥哥姐姐的要能友爱弟妹,做弟妹的应做到恭敬兄姐,这样兄弟姐妹就能和睦而减少抵触,父母心中就快乐。在这和睦当中就存在孝道。
把身外所用的钱财物品看轻点,少计较,兄弟之间就不会产生仇恨;讲话时不要太激动,伤感情的话要能忍住不说,那么不用要的抵触仇恨就会消逝无踪。
日常饮食起居中,有人以为孩子还小,和晚辈相处在一同,不要太过请求他们,长大自然就顺应了,以至对孩子溺爱有加,把好吃好用的先给小孩享用,致使小孩以为这样是天经地义的,不晓得要礼让晚辈,因此误导孩子养成坏的习气。而《弟子规》却指导本人们,不要由于大人的溺爱而疏忽了应从小培育礼让的美德,不论是吃东西或喝饮料,要请晚辈先用;假如和晚辈坐在一同,要请晚辈先坐;假如和晚辈走在一同,应让晚辈先走。
晚辈呼叫人时,自己听见了,要替晚辈去传唤,假如所叫的人不在时,自己应当回来报告晚辈,更能进一步请问晚辈,有没有需求帮助的事情。
称谓晚辈时,不能够直呼晚辈的名字,那是不礼貌的行为;在晚辈面前,不要表现自己很有才干,藐视晚辈。
走路时遇见晚辈,要赶紧走上前去行礼问候,假如晚辈没和本人们说话时,就先退在一旁恭恭敬敬的站着,让晚辈先走过去。假如自己是骑马的,遇到晚辈就应该下马,假如乘坐车辆就应该下车,让晚辈先过去,等候大约离本人们百步的间隔以后,自己才上马或上车。
假如晚辈还站着,年幼的本人们不应先坐下来,假如晚辈坐着,允许本人们坐下时才能够坐下。在晚辈面前讲话,声音要低,但是答复的声音,低到听不分明,那也不恰当,要和蔼可亲,声音要温和分明才好。进见晚辈时走路要快点,动作表现得很礼节,等到告退时,要渐渐退出。晚辈问话时,要站起答复,眼神凝视晚辈,不要左右挪动。
看待叔叔伯伯,要像看待自己的父亲一样恭敬,看待同族兄长,要像看待自己的胞兄一样友爱。
〈谨〉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沉着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本人不清楚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解读:
为人子,早上要尽量早起,晚上要晚点睡觉,由于人生的岁月很有限,时光容易消逝,少年人一转眼就是老年人了,所以本人们要珍惜如今珍贵的光阴。
每天早上起床必需先洗脸,然后刷牙濑口,解完大小便以后把手洗洁净,这样才是考究卫生的好孩子。
出门帽子要戴端正,穿衣服要把纽扣纽好;袜子和鞋子都要穿得贴切,鞋带要系紧,这样全身仪容才划一。脱下来的帽子和衣服应当放置在固定的位置,不要随手乱丢乱放以免弄皱弄脏。穿衣服注重的是划一清洁,不在衣服的昂贵华美,而且要按照自己的身份衣着,也要配合家庭的经济情况。
关于食物不要挑剔偏食,而且要吃恰当的份量,不要吃过量。本人们年岁还小尚未成年,更不该尝试喝酒,由于喝醉了丑态百出,最容易表现出不当的言行。
走路时脚步要慢条斯理,站立的姿态要端正。留意行礼时要把身子深深地躬下,跪拜时要恭敬尊重。
进门时不要踩到门槛,站立时要防止身子歪曲斜倚,坐着时不要双脚展开簸箕,或者是虎琚的样子,也不要抖脚或摇臀,这样才干表现文雅怡人的姿势。
进门的时分渐渐的揭开帘子,尽量不发出声响,走路转弯时与棱角要远一点,坚持较宽的间隔,才不会碰到棱角伤了身体;拿空的用具要像拿盛满的一样当心,进到没人的屋子里,要像进到有人的屋子里一样。
做事不要匆匆忙忙,匆忙就容易出错,遇到该办的事情不要怕艰难,而犹疑畏缩,也不要轻率随意而敷衍塞责。容易发作打斗的场所,本人们不要靠近逗留;关于邪恶怪僻的事情,不用猎奇的去追问。
将要入门之前先问一下:“有人在吗”?将要走进厅堂时,先放大音量要让厅堂里的人晓得;倘若有人请问:“你是谁”,答复时要说出自己的名字,假如只说“吾”或是“本人”,对方就听不分明到底是谁。本人们要运用他人的物品,必需事前对人讲分明,假如没有得到允许就拿来用,那就相当于偷窃的行为。借用别人的物品用完了要立即出借,以后遇到急用再向人借时,就不会有太多的艰难。这些平常言语行为的要则,让本人们即知即行,控制自己,使处事更有效率,待人更为调和,发明一个身心调和的环境。假如本人们一时做不到也不用泄气,只需能分明的区分方向,认同圣贤的教化,肯用功夫渐渐的揣摩,就像璞石也能渐渐地呈现出美玉来。
〈信〉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事非宜勿轻诺茍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含糊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解读:
但凡启齿说话,首先要考究信誉,狡诈不实的言语,在社会上能够永远行得通吗?话说得多不如说的少,凡事实真实在,不要讲些不合实践的甜言蜜语,另外,奸邪巧辩的言语,脏不雅的词句及无赖之徒浅显的口吻,都要实在戒除掉。
还未看到事情的真相,不随便发表意见,关于事情理解的不够分明,不随便传播进来,觉得事情不恰当,不要随便容许,假如随便容许就会使自己进退两难。谈吐说话要稳健而且酣畅,不要说得太快太急,或者说得字句含糊不清,让人听得不分明或会错意。遇到他人议论他人的是非好坏时,假如与已无关就不要多管闲事。
看见别人的优点行为,心中就升起向他看齐的好念头,固然目前还差得很远,只需肯努力就能慢慢赶上。不管大善或小善,都要有思齐的自信心和励行的勇气,小善切戒轻呼不做,而行大善的时机来了也要及时把握,尽心尽力勉强而之。
看见别人犯了罪恶的时分,心里先反省自己,假如也犯同样的过错,就立即改掉,假如没有就愈加警惕不犯同样的过错。
当道德学问和才艺不如别人时,应该自本人催促努力赶上,至于穿的衣服和吃的饮食不如别人时,能够不用担忧、郁闷。
听见他人说本人的过错就生气,称誉本人就快乐,这样不好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真诚有益的朋友就不敢和本人们在一同。假如听到他人称誉本人先自本人反省,生怕自己没有这些优点,只是空有虚名;当听到他人批判本人的过错时,心里却欢欣承受,那么耿直老实的人就越喜欢和本人们接近。
不是有心成心做错的,称为过错;若是知法犯法的,便是罪恶。不当心犯了过错,能勇于矫正就会越改越少,渐归于无过,假如成心掩盖过错,那反而又增加一项掩饰的罪恶了。
〈泛爱众〉
但凡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
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扬人恶既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
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解读:
关于群众有关心保护的心,好像苍天与大地,绝对没有私心,不管好人、坏人、聪明、愚笨、珍贵、贫贱、种族国界都一样给予维护和承载,纯是一片仁慈之心,不为名利毫无虚假。正是“天同覆,地同载”的大同境地。
泛爱众的人人君子,他的心中有人本人一体的观念,所以肯放下滔滔私心,关心群众,本人们若处处学着仁厚待人,在德行上改正涵养,守住人的品德,并深化学习各项才艺,置信也能做出一份番利益群众的事业。
操行高尚的人,名声自然高,人们所敬重的是德行,并不是论外貌能否出众;才干大的人名望自然大,人们所信服的是真才,并不是只会发表行动。
自己有才能做的事情,不要自私激进;看到他人有才气,应该多加赞誉肯定,不要由于嫉妒而贬低他人。
对富有的人态度不奉承求荣;对贫穷的人不表现出自豪自大的样子,不厌恶不厌弃亲戚老友,也不一味喜欢新人新朋友。至圣先师孔子教诲本人们,贫穷的人除了不奉承迎合外,可以在道德上自得其乐更好,富有的人不但不以自豪的心态阻碍别人,更要喜好礼节,恭敬群众。贫和富只是生活方式不同而已,都要学习礼节充实各项才干,发挥人本人一体的仁心,才干营造一个“贫而乐,富而好礼”的幸福社会。
别人有事,忙得没有空暇,就不要找事搅乱他;对方身心很不安定,本人们就不再用闲言碎语干扰他。他人的短处绝对不要揭显露来,他人有机密不想让人晓得,本人们就不要说出来。
赞誉他人的善行,就等于是自己行善,由于对方晓得了,就会愈加勉励行善;鼓吹他人的过恶,就等于自己作恶,假如过火的憎恨,就会招来灾害。行善能互相劝勉,彼此都能树立良好的德行,有了过错而不互相奉劝,相方都会在操行上留下缺陷。
和人有财物上的往来,应当分辨分明不可模糊。或者,财物只与别人应该大方多布施;取用他人的财物就应少取一些;有事要托人做或有话要和人说,先问一问自己是不是喜欢,假如自己不喜欢就应立即中止。
别人对本人有恩德,应时时想报答他;不当心和人结了怨仇,应求别人体谅,及早忘掉仇恨,报怨之心停留的时间越短越好,但是报答恩情的心意却要长存不忘,看待家中的待婢和仆人,自身行为要注重端正严肃不可庄重随意,若能进一步做到仁慈、宽厚,那就更圆满了。势力能够获使人服从,固然外表上不敢对抗,心中却不以为然。唯有以道理感化对方,才干让人心悦诚服而没有怨言。
固然如今也很少有人用婢仆,但是上下尊卑的关系依然处处可见,让本人们一同来学习仁德君子的泛爱众,多为群众着想,共同营造一个互相关心、互相谅解的温馨社会。
〈余力学文〉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宽为限紧用功时间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复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非圣书屏勿视敝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解读:
关于孝、弟、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应该努力实行的本分,却不肯力行,只在学问上研讨探究,这样最容易养成虚幻浮华的习性,怎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呢?相对的,假如只重力行,关于学问却不肯研讨,就容易固执自己的见地,而无法契合谬误,这也不是本人们所应有的态度。
今日普遍盛行诽谤圣贤的习尚,疑心古人,藐视伦常大道。特别是根本的孝道,近几年来,更被视为隘板掉队,大家虽有心变革社会乱象,也动用大批的人力物力倡导,终因伦常观念被大家忘失太久了,使得社会次序无法整理起来。孔子曾指出:“立志、自立、立仁的君子要广博的研讨各种学问,然后用礼节来约束言行,这样一个具有学问和礼节的君子,他的言行就不至于太离谱了。”《弟子规》把礼的内容详细化,只需循着《弟子规》来理论,兼学各种经典和生活学问,就能具有高远的聪慧和理论的勇气,智勇双全的人,必然不会偏离正道,正道就是直路,很快便能抵达目的。
读书的办法要注重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都要实真实在的做到。读书时正在读这一段,就不要想到别段,这段还未读完读通,不要由于没有兴味,失去了猎奇心,就跳到另一段,而东翻西阅,不肯定下心来,墨守成规的读完。读书时要有标准,读一本书或一门功课,要有比拟宽裕的期限,但是不能由于时间有多余,就等期限快到了才开端读,一急之下反而耽搁事情,所以一规化好就要赶紧用功。
遇到滞塞难通的中央,更要专心研讨,只需功夫到了,自然就能通达理解,这正是所谓书读千遍,其意自现。有疑问的中央,经重复考虑,还不能理解的话,就用笔把问题记下来,向有关的师长讨教,一定要得到正确的答案才可放过。
书房要整理得简单清洁,周围墙壁坚持洁净,书桌清洁洁净,所用的笔和砚台要摆放端正,在砚台上磨墨,假如墨条磨扁了,就是居心不端正,写字若随意不公正,就是心里先有了病,排列经典图书,要安放在固定的中央,读完以后立即出借原处,即便发作紧急的事也要先拾掇划一以后才干分开。遇到书本有残缺损坏时,应立即补好坚持完好,你爱书,书爱你,自有一份恭敬在其中,一份恭敬就有一份收获,非常恭敬就有非常收获。
假如不是传输圣贤道理的书籍,一概摒除一旁不要理它,由于书里面不合理的事理睬蒙蔽本人们的聪明聪慧,会败坏本人们纯粹的志向。
不要自以为是而狂妄自大,也不要自甘蜕化而放弃自己,圣贤的境地的虽高,但只需墨守成规,按部就班,人人都可抵达。处在蒙昧年幼之时,若采要正合理当的教材,配合优秀的环境,来培育学习,就能培养圣贤。《弟子规》所讲的道理,正是圣人的训诲,从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亲仁及余力学文着手,在日常生活中的伦常做起,经家庭扩及到学校、社会,最能孕育出正人君子的操行。所以这本书应该认真的重复读诵,深化内心,当成个人反省的镜子至行为的指针。

 

本文链接:www.zhongguodexiao.com

                                                                 

                                                       (责文编辑:翟子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