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012-08-10-14:09[来源:德孝网][作者:管理员][浏览量:1719]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陈 鑫

莺飞草长,风和日丽,正是三晋大地遍地青翠,鸟语花香的大好季节,我从北京回到运城办事,受中国德孝文化传播研究会候世益会长之托,专程去拜望中国德孝文化传播研究会副会长杨建峰的母亲姚竹线老人。
    慈母爱心化春晖,是母亲所有词汇中最亲切的一个字眼,母爱是人间最深厚最无私最博大的情感。正是怀着这种心情,我来不及办其他事情,回到运城的第一天,就驱车前往临猗县临晋镇,几经辗转,找到了姚竹线老人的家。这是一个不大的农家小院,各种盆花姹紫嫣红,芬芳飘香。一方方小畦栽种着辣椒、西红柿、茄子等蔬菜,把小院点缀的花团锦绣,生机盎然。屋里收拾得干净齐整,窗明几净,墙上挂着不少字画和相框,桌子上放着一叠叠书刊、报章。年逾古稀的姚竹线老人和离休干部杜健老先生,在这里和睦幸福地安度着晚年。
     1943年2月15日,姚竹线出生于临晋镇东张村。1947年,父亲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陕西大荔县城时不幸牺牲,当时她年仅5岁。从此与奶奶、母亲相依为命,吃不饱穿不暖,受尽磨难。18岁那年,姚竹线嫁到街东杨家,不料小家庭的日子刚开始没多久,丈夫却不幸染病身亡。为了抚养刚满一岁的儿子,她改嫁到西堡里。这是黄河岸边一个地理位置偏僻、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的小村庄。她嫁过来的时候,婆家条件很差,她与丈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同甘共苦,全力支撑起这个重新组建的家庭。这位勤劳、善良的农家妇女,在农业社里,不管是割麦、翻场,摘棉、收秋,还是往地里送粪、冬天修地,她总是不歇气地干活,样样不落人后。随着二男一女的降生,一家十几口人身上的衣服、脚上的鞋袜都靠她亲手缝制。姚竹线除了白天和社员们一起下地劳动挣工分,晚上还要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纺线织布。那个年代各种货物供应都相当紧张,吃饭要两票,扯布要布票,样样东西都很紧缺。穷有穷的法子,扯不来布,姚竹线就把做衣服剩下的小布头缝对起来,然后糊布壳(土话叫骨子)做布鞋,因为衬了布壳的鞋帮结实、舒展,穿上宽松、舒适,看起来也美观。做布鞋,最苦的活计是衲鞋底,一针一线,千针万线才能做成一双鞋底。她收拾鞋底,一回就是几十双,晚上坐在火苗如豆的油灯下,扯着长长的粗线,一晚上就要衲成一双。家里的单鞋、棉鞋几十双,全靠她一针针、一线线地去做。有时为了让全家穿上新衣服,她可以一夜不睡觉地忙活,渴了喝口凉开水,困了打个盹。每件衣服、双双鞋袜都凝结着她的心血汗水,凝聚着她的一片爱心。改革开放实行了责任制,分田到户,儿女们都上了学,她和丈夫又承担了责任田里的一切农活,经常都是背上馒头带上水,中午不回家,在地里忙碌。农忙时,他们以数倍于常人的辛苦,抢种抢收,从不肯让儿女们帮忙,默默地用行动支持着孩子们。正是由于她里里外外都是一把持家好手,所以家里的日子过得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自古以来流行着这么一句话:“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再三年”。姚竹线就是这方面的典范,她格外勤劳,十分节俭,家里的用具用了几十年,十分破旧,还舍不得扔掉,总是修修补补继续用。一件衣服穿了多年,还是缝缝补补继续穿。她吃饭也从不讲究,平时也很少吃菜,农忙时泡一碗馍或拿上一块馍就去地里忙活。对别人慷慨,对自己吝啬,是姚竹线的人生信条和实际行动。她心灵手巧,乐于助人,对别人的困难总是倾力相帮,不管谁找她,从不推辞。她的坚强正直、聪慧能干、勤劳质朴、至善至孝,这些传统美德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都在孩子们身上得到传承。 她用博大无私的母爱,恩及子女、惠泽全家,也惠泽了亲戚和左邻右舍。她虽没念过书,但她朴朴实实,清清白白,崇尚美德,和睦邻里,任劳任怨,不向贫穷弯腰,不向命运低头的优良品质,切切实实的为儿女们搭起了一座展示美好人生的社会大舞台。她对儿女疼爱有加,但从不放松对他们的严格要求,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儿女们做出表率,儿女们个个踏踏实实做人,努力学习工作。提起大儿子杨建峰,姚竹线老人很是自豪,说亲朋好友和左邻右舍都很羡慕,说他们家飞出了金凤凰,儿子当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如今担任茂华房地产有限公司副总,全村人都感到骄傲。姚竹线老人说大儿子从小就非常懂事,在农活忙季节总是帮做家务,现在虽然在北京工作,但经常打电话问候,逢年过节都要回家看看,还经常把我们接到城里小住。说媳妇也很孝顺,经常问寒问暖,比女儿还亲。几个孙子也继承了良好的家风,都先后考上了大学。饱尝了各种酸甜苦辣滋味的姚竹线老人,经受了艰苦岁月的磨练,体验了人间百态的沧桑,如今幸运地跨入幸福美满的晚年。人常说“少年夫妻老来伴,最美不过夕阳红”。12年前,姚竹线与忠厚、勤劳、善良的离休干部杜健走到一起,开始了人生的第二个春天,平静地安度着幸福的晚年。杜健老人身板硬朗,耳聪目明,善解人意;姚竹线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经常变着花样做可口的饭菜。老两口相濡以沫,十分和睦,总是一起晨练,一起洗衣、做饭,有说有笑,生活过得充实而快乐。看着他们彼此体贴、相互照料,儿女们打心里高兴!每到节假日总少不了给老人送点礼物、添件衣物,节假日是两位老人最开心的时候,到时他们会早早地去菜市场买菜,然后做上一桌子美味佳肴,满怀喜悦地等待儿女们回来,一家人美满幸福,其乐融融。
    回到北京后,我把拜望老人的事给杨总作了汇报,杨总十分感慨,说他大学毕业后留在城里工作,没有时间经常回家,一次他把母亲接到北京,他把两个妹妹也叫来陪了母亲。一天晚饭后,他问母亲:“妈,在城里有没有觉得不习惯,是不是没有咱家里舒坦?”母亲笑着说有你们在,我在哪儿都是一样的。有你们的地方,就和咱自己家里没有啥两样。如果你们不在,我在城里是一天也待不下去的。原来,在母亲的心中,儿女就是她的家。最后,杨总满怀深情地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爱如山,母爱似海,作为儿女,无论怎样尽孝,也报答不了父母的生养恩情!”            
                            

本文链接:http://www.zhongguodexiao.com                                   (责编:陈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