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天之道以定人心

2020-03-18-01:36[来源:德孝网][作者:管理员][浏览量:1719]
立天之道以定人心


各位同修:大家好!
    今天的学习与分享主要围绕一个“心”字来进行交流。
   《皇帝阴符经》曰:“天性,人也;人心,机心。立天之道,以定人也”。意说:天性,其实就是人之初的本性;这天人合一的本性,在天地动静变化规律中无形的变化着,这就叫机心。人性的变化都是由“机”来决定,只有用天之自然规律的道来端正人性的方向,人们才能克服一些违背自然规律的主观欲望,达到“立天之道以定人心”,换句话也叫:“存天理定人性”。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体,人的问题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核心问题,而人心是核心中的核心。人心者,天下安定之大宝也(大宝:根本的意思)!古时,人心安定之时天下不治而治,人心丧乱之际,天下虽治不安。以此可见人心的修正,人心的净化是多么的重要啊!
   中华汉字是古圣先贤智慧的符号,是留给子孙后代传承文明的工具。圣贤在功能状态下造字,注入了大量的宇宙全息隐语,并制定了必须遵守的自然法则,可以说是一字一经典。我们必须学懂汉字,弄通理义,方能利益人生。
    笔者在汉字学习与感悟中,观字形,究其意,感悟出许多汉字的字义字理,并在生活实践中得以实证,收益非浅。如“心”字,曾撰诗一首做以禅释:
    人人有心田,贪嗔痴里填,戒定慧來化,觉正净方显。
    人人有心田,人人有心,古人称之为:“寸土心田”。初生的婴儿心净灵空,质朴纯真,无知无欲。《三字经》开宗明义曰:“人之初,性本善”。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教育与环境的影响,心就慢慢地沾染了贪、嗔、痴三种病毒,使质朴纯真无知无欲的心变成像阴霾天气一样灰暗污浊。人与人的本性就产生了善恶的距离。为什么呢?就是贪、嗔、痴三种病毒污染了心田。


 
    贪心对世上任何事物的过分追求,都可以称之为“贪”,贪的表现,时时刻刻都会在生活中体现出来。人们因贪口福,肆意杀生,暴饮暴食;因贪色,纵欲无度,甚至干出男盗女娼之事;因贪财,斤斤计较,操劳过度,疲于奔命;因贪名,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你争我夺;要了还想要。人常说:“知足者心常乐”,但不知足者比比皆是。因为不知足,所以忧郁烦闷,紧张焦虑,不良心理状态也就因此而逐渐产生。为了满足贪欲,必然会干出许多见不得人的勾当来。
    嗔心,指仇恨与损害他人的心情。亦指对违背己愿之事产生的怨恨心情。它就是对人或事物不起善的欲望,而产生不快心境与做出不良行为的基础,主要表现为见富怨贫,见智怨愚,见美怨丑,见人快乐反愿其痛楚,见人行善反诬人施恶等。这种嗔心,往往藏在心灵的最深处,不肯轻意示人,反而找出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去掩盖它,造成了心理不平衡和内心冲突,进而干出阳奉阴违,嫉贤妒能,落井下石的卑鄙行为来,害人终害己,种下了心病的种子。
    痴心:指愚昧、不明事理,无有智慧,不明真实,亦称无明。它包括了与生俱来的无知和成长的过程中才污染的无知。缺乏正确的判断标准,是非不分,善恶不分明,终日隨波逐流,无所事事,昏昏度日,冥冥之中已广种下了疾病之因。
    贪嗔痴这三种心病,也被称为人的“三毒”,“三毒炽盛”就形成了疾病的内因,当各种外缘具足时,疾病就应运而生了。可见,心病贪、嗔、痴是产生疾病的最根本原因,“如铁生锈脱损自身”。
    戒定慧來化“戒、定、慧”三学是进修者的主要途径,它们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戒是法船,定乃双浆,慧是目标,只有三者具备才能远航而行。通过戒定慧三学的锤炼,使人们迅速领悟人生哲理,实现身心解脱。
    是为了除掉杂乱纷飞的妄念,保持正念而制定的一些用来约束人们思想言行规范的条规。
    定是在持戒的基础上精勤修行,获得清静澄明的状态。则是进修者从这种清静澄明的状态中,所显发出来的
自己本具的无上智慧。



    “三学对治三毒最有效最得力。戒对治贪,定对治嗔,慧对治痴。由此,古今大德常曰: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
    戒传统进修理论为进修者制定了数不清的清规戒律,其目的只有一个: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避免不良行为发生,为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准备“资粮”。可是“戒”始终也只是一种手段,既是手段就有相应的灵活性。以我军来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就是对军人道德约束的规定;佛家利用人对地狱的恐惧制定了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和不饮酒;儒家以提倡孝道,制定了三纲五常;道家以人们对神仙与极乐的向往,指出要慈俭静和,所有戒和律都在进行教化。达到身心健康,国泰民安。
    其实,心地善良的人常常是不戒自戒,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绝少非分之想。而邪恶之人即使用法律、法规来规范约束,但心里仍然是老大不高兴,实则是戒而不戒,内心反而更躁更乱,更不安宁,总是安定不下来。“持戒”的目的是为了“破戒”,“他律”的目的是为了“自律”。定从戒来,持戒无戒,则能正定入定,心才能在杂乱纷飞的妄念中静定下来,心定必能显发出来本自具足的德能与智慧。
    定定从戒来。笔者是这样认识的:宇宙本主静。人是小宇宙,人的本性也是主清静的。然而人的心(秉性)却背道而行且最好动,最好斗,人的思想意识异常活跃,时常表现得动荡不安,所造作的信息也会纷乱复杂,在此基础上,人的行为更是无所不能。这就使好动的心(秉性)与好静的性(本性)难以合一,即人的“自心”与“自性”难以母子相合,换句话说就是人体小宇宙的生物场与大宇宙的生化信息统一场,难以达到统一的频率。

修定心的方法:
    1、收心、就是把外摄的心收回来。有句成语叫做:“心猿意马。”意思是说人心像猴一样,意像马一样,时常被外相引誘,不能安住心田,勤耕心田,使心田荒芜。收回心来好好经营,自观心田,自耕心田,自修心田,自净心田,回归自性。
    2、心、就是观照念头。笔者做诗一首:“心不外摄,返观内照,明心悟道,便生奇妙。”每当行动或说话时,首先观照自己的念头。古人云:“不怕念起,唯惧觉迟,念起为病,不续为药。”人每天思想活动中不断地产生意念活动,思维永远不停息,五脏支配着一切意念活动,只有活着就不会停止,而修定者必少。学会在念头产生时对念头的观照。恶念当下断灭,善念继续保持。锻炼能力持续时间长了,就能把握好念头的产生,并使之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思维,逐渐就容易进入静定之中了。
    3、就是把人的机心修成真心。天性者,天赋之性,即真如之性,所谓真心,不识不知,顺帝之则,而人得以为人者是也;人心者,气质之性,即知识之性,所谓机心,见景生情,随风扬波,而人因之有生有死者是也。天性者,天机,即是天道;人心者,人机,即是人道。守天机者存,顺人机者亡。惟大圣人观天道,执天行,中立不倚,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修真性而化气性,守天道而定人心,不使有一毫客气杂於方寸之内也。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把偏离宇宙的本心纠正过来,把人的行为准则与生活习惯偏离自然规律端正过来,将内在优良品质、潜在智慧与能力开发出来,使人心与天心合一,人性合天性,人道合天道。
    4、定心就是让心静定下来。有句成语叫做:“人定胜天”。人们往往把“人定胜天”理解成为人能够征服自然,其实是对这一成语的错解。殊不知“人定胜天”的“定”字,不是一定的“定”,而是“静定”的“定”。意说:当大众在生活中都有了静定的功夫,能遇事不妄贪,心性合一,这就是安定了天地的心。心性归于自然的虚静恬淡,不给天找麻烦、制造垃圾,而且可以超脱物质现象界,了悟多维时空。如此,人与天地各守其静,各守其道,那么天地也就再不会反复无常,动荡不安,自然灾害自然也就减少了。
    慧慧从定中来。智慧是什么?智慧是灵性产物,智慧是自然生活方法,智慧是人的生命源泉。真正的智慧不是从外界得来,而是内在自性的开发。爱因斯坦说:“智慧不是学校教育的结果,而是终生追求的结果。”人每朝着智慧走近一步,智慧就会向他的灵魂揭示出一个更广阔的天地。智慧本身无所不包,在智慧中可以找到你知道的或不知道的、你理解或不理解的一切。
    人生多磨难,命运多坎坷,常常因生活中智慧欠缺的缘故。在现实中,人们向外追求事业、名利、地位、金钱财富者多,而思索人生向内探寻心灵智慧者少,追求科技文明进步者多,参悟大智慧的奥秘者少,因而多数人缺少大智慧,只能深陷生死痛苦、无奈惆怅中而不能自拔。
    觉正净方显,觉--即觉而不迷,正--即正而不邪,净--即净而不染。觉、正、净是修道者终极目标,是道果圆满的崇高境界。



    何为觉而不迷?在念头产生的当下去觉知,正念延续,邪念挾死,谓之觉而不迷。真心好比镜子,好不生欢喜心,坏不生厌恶想。凡所有相即为虚妄,动念即迷情,无论面对什么境界自心如如不动,便是禅修者觉而不迷的真功夫。
    何为正而不邪?人生在天地之间应纳中和之气,生活在社会之间应持中正立场,待人处事应保持身正、心正、言正、行正,不偏不倚,端正在中,保持合理性,谓之正而不邪。
    何为净而不染?佛说:一切事物都是由心而生,要想看清外面的事物,先要清理自己的内心。无论世界多么复杂,内心依然澄澈无物;走过风雨坎坷,依然保持初心与善意。觉悟者的心灵就像水中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清净纯洁,谓净而不染。
    各位同修:以上所谈是归真的心路历程,从开始的“心净灵空,质朴纯真”,到被贪、唤、嗔、痴三种病毒的污染,进而经过戒、定、慧三学来修习转化,最终达到觉、正、浄的自性三皈乃至道果圆成。换句话说:最终达到人的良心纯净守正,方能在实现党和国家“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囯梦的进程中,觉悟人生,奉献人生。



 
(编辑  牛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