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弟子规》学习,企业怎样抓管理

2014-01-31-13:54[来源:德孝网][作者:管理员][浏览量:1442]

 

《弟子规》作为中国古代家规家训的集大成者,如果能够运用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在企业全体成员中得到普遍的学习和落实,必将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忠诚度、敬业度和企业凝聚力,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员工幸福感,使企业成为一个和乐的大家庭,从而增强企业的软实力和持续发展力。

《弟子规》是依据《论语-学而篇》第六则“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编撰而成的一篇启蒙读物,其中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反映出中国儒家思想以伦理道德为根本的教育理念,蕴藏着中国人做人处世的大智慧。《弟子规》在古代被用来教育子弟人生修为,是养成君子人格和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如今被很多公司采纳为企业培训的教科书。

作为现代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企业是由人组成的,企业的兴衰成败取决于其中人的素质,唯有拥有了高素质的人,并且每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以有效发挥,人与人之间能够和谐相处,企业才能健康发展,取得期望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弟子规》作为中国古代家规家训的集大成者,如果能够运用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在企业全体成员中得到普遍的学习和落实,必将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忠诚度、敬业度和企业凝聚力,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员工幸福感,使企业成为一个和乐的大家庭,从而增强企业的软实力和持续发展力。

《弟子规》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对人才选拔与晋升的启示

中国自古对人的评判标准是“德才兼备”,《弟子规》中涵盖的“孝、悌、谨、信、爱众、亲仁”,是属于“德”的方面,而“余力学文”则属于“才”的方面。在“德”与“才”之间,应遵循“以德为先”的原则,而德行的根本在于“孝悌”,所谓“忠臣出于孝子”。

企业选拔人才也应注重孝悌之德。《弟子规》中说的“首孝悌”,就是将“孝悌”的德行置于首位,并分“人则孝”和“出则悌”两篇从日常生活细节出发对孝悌的行为进行了详细的规范。因此,用《弟子规》作为人才招聘的依据、以孝悌为首要标准,有助于企业选拔到德才兼备的“忠臣”。

企业内部的人员晋升原则,也应该是“以德为先、德才并重”,这是因为:第一,一位管理者晋升到更高职位,须担负更大的责任,更需要具备仁爱、恭敬、谨慎、诚信等品质,这样才能具备大局观和整体意识,以及慎重缜密的思维,从而做出有效决策;第二,职位越高,越需要管理者具有更强的领导力,也即更能服众,《弟子规》中说,“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意思是唯有德行高尚和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能具备感召权和专长权,才能赢得下属衷心的敬重和追随。因此,以《弟子规》中的言行规范作为准绳对候选人进行考量,是让真正贤能之人获得应有职位的良方。

二、对人才培育的启示

企业要兴盛,归根结底要依靠人员素质的提高,因此对员工的培养教育十分重要。在《礼记 学记》中说:“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就是强调了教育对于治国的重要性,这对于企业也同样适用。关于员工培育的内容,依据《弟子规》中“首孝悌”和“余力学文”的要求,同样应遵循“德本才末”的原则,也就是把“伦理道德”的教育放在比“知识技能”更重要的地位。

目前大多数的企业都很注重对员工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对下晋升到管理岗位的入,也大都注重其对管理知识的学习,却忽视伦理道德的教育。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可能会培养出“才胜于德”的小人,比如英国巴林银行的倒闭,就是因为一个新加坡职员作假帐而致使其两百多年的基业毁于一旦,这个教训是惨痛的。

对于伦理道德的教育,最好的教材就是《弟子规》,因为它涵盖了对一个人基本的道德和素质要求,而且从根本的孝悌精神着手。俗云“百善孝为先”,一旦孝悌之心得以养成,明白“德有伤,贻亲羞”的道理,一个人就能自觉地“不作恶”。另外,《弟子规》篇幅很短,只有1080个字,且三字一句、两句一韵,易于记诵,如果每天早晨工作之前让员工读诵,就能通过渐渐熏习而逐步落实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这种培训方法是注重根本、简单易行的,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对人员激励的启示

激励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问题,其核心就是如何提高员工积极性,提高企业生产力和企业绩效。激励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方面。在物质方面,只要企业奉行《弟子规》中“将加入,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和“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的原则,给予员工充分的关爱和公平的待遇,员工就能获得满意感。在精神方面,则要通过建设优良的企业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来满足员工的心理需要,比如通过《弟子规》中的“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勿谄富,勿骄贫”等教诲,均体现着“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帮助员工不在物质待遇和享受方面攀比,而注重自身德能的提高。另外,《弟子规》中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企业应着重树立德行与才能等方面的优秀榜样,借助人性向善的趋向和模仿心理,引导员工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努力程度,在心灵提升的同时,也为企业做出更大贡献。

实际上,最根本的激励就是自我激励,即员工自发自愿地承担工作责任、具备较强的执行力。在《弟子规》的“入则孝”篇开头即教导:“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如果将其中的“父母”换成“领导”,那么对于企业而言不就是最好的执行力吗?当一位员工在家里能够落实孝道,对父母的召唤与命令抱持着恭敬的、尽心的、及时去执行的态度,那么在企业中就能够延续这种态度,积极承担,想方设法高效地去完成企业所交付的任务,形成很高的执行力。当员工具备了孝悌之心,进而能够把企业当作自己的家,自然就能够升起较强的主人翁责任感,将企业的兴衰荣辱与自身的成败得失联系在一起,做到“亲所好,力为具”,甘愿为企业目标的实现付出努力。

可见,培养员工的孝悌之心,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最有效的激励方法。   

四、对员工情绪管理的启示

对孝悌之心的培育和加强是最好的员工情绪管理之道。由于态度具有一致性和稳定性,当一个人在家中养成了对父母和兄长孝顺、恭敬的态度,就很容易将敬爱和事奉自己的父母、兄长的态度转移到对待企业领导和上司的尊重、恭顺,以及对同事的友爱和礼敬,所谓“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样必然能够在企业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满足其社交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等心理需要,在工作中获得由衷的满意感和幸福感。

另外,对《弟子规》的践行也有助于增强员工面对挫折和逆境的心理能力。当今社会,像富士康公司那样的员工轻生事件时常见诸报端,虽然企业管理中可能存在一些问题,但探究其根源,这些员工缺乏孝道观念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弟子规》云:“身有伤,贻亲忧。”《孝经》中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顺父母应该从爱护自己的身体做起,一位孝子是不能轻生的。《弟子规》中说:“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若将其中的“父母”换成“领导”,那么当员工犯错误接受领导批评时,就能够以敬顺的态度受教,而不是采取罢工、游行、甚至轻生等对抗性行为。即使父母(或企业领导)真的有过失,也应该落实“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采用婉言进谏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五、对团队建设与组织和谐的启示

如果把企业看作一个大家庭,总经理就如同这个家庭中的父母、家长,而员工之间、部门之间就如同兄弟姐妹一般。如果能在企业中落实《弟子规》中的“兄道友,弟道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等教诲,那么德行较高的、年长的、资历深或职位较高的人员,就会主动关心、帮助和教导年幼的、资历浅的、职位较低的人员,反过来后者也能对前者做到尊敬、服从他们的领导,遇到问题谦虚地向他们求教,彼此相互礼让,有助于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形成尊长爱幼的组织秩序。“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有利于形成员工之间互教互学、取长补短、真诚合作的良好风气,这些都是团队精神的体现,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士气,增进组织的和谐。

总之,运用《弟子规》进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有助于从根本上提升企业员工的道德水平、敬业精神和工作积极性,促进企业人际和谐,使企业获得长久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