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故事:鹿乳奉亲——郯子

2013-06-12-09:15[来源:德孝网][作者:管理员][浏览量:1635]

 

主题歌:

      天生日月

      地养山河

      父母生养我

      草木荣枯

      花开花落

      祖辈留下我

 

      羊羔知跪乳

      乌鸦犹反脯

      少小无忧靠父母,

      成家方知育儿苦。

      世间百善孝为先,

      人生千般顺为福。

      忠孝立国兴家邦

      中华礼仪传千古

 

百善之首孝为先。“孝”是什么?

“孝”就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一种回报:父母给你生命,所以你要善待父母之生命;父母宁愿自己挨饿受冻,也要让你吃饱穿暖,所以你要照顾父母之温饱;你在父母怀抱有三年时间完全不能自立,完全依赖父母而生存,所以父母死后你要守孝三年。

孝又不是简单的回报,而是一种天伦亲情的体现和表达,是人活着的意义的一种价值。重温二十四孝,不是让我们去刻意地模仿、效法古人,而是通过这些故事去领略一下孝的精神,继承孝的传统美德,在新形势下焕发新孝德的光彩!

鹿乳奉亲——郯子

  郯子,已姓,子爵,春秋时郯国国君。约公元前十一世纪,少昊(姓已,名挚,字青阳,建都穷桑,故号为穷桑氏,也称金天氏)后裔中的炎族首领就封于炎地,称炎国。属人方。炎,古音亦读谈(Tan),春秋前后,国名多加“邑”字,从而炎国演化为郯国。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周王室渐趋衰败,诸侯大国之间相互争战侵吞,天下动乱。郯国,虽是区区小国却颇有名气,这其中主要原因是国君郯子的政绩、才华和仁孝之德,赢得了人心。

郯子还不是国君的时候,就以仁孝著名。

有一次,父母同时患了眼病,卧床不起。郯子请来大夫为父母诊治。

大夫掰开父母的眼睛看了看,然后再为二老号脉。

妻子静静地站在一旁伺候着,郯子恭立床前,难过地看着双亲。

两位老人双目紧闭,躺在床上,全然没了往日的生气。

大夫也是闭目号脉,屋里静得针掉在地上也能听见。

郯子回忆起儿时在战乱中随父母奔走,父母总是将自己放在最安全的地方,等击退乱兵方将自己带着继续走。

那时候,虽然颠沛流离,但一停下来,父亲总是先教郯子念书,读先贤文著,名治国之道。

父亲总说自己的家族是国君一脉,将来一定要执掌郯国江山,平战乱,治国家,没有能力是不行的。

如今,国家算是安定下来了,郯子也算是殿下了。

然而无情的岁月却将自己的父母亲老化了许多……

“嗯,二老的眼疾还能治,我开一些药,你们熬熬给二老喝。”大夫睁开眼睛,将父亲的手放回床上,对郯子说道“这些药必须用鹿乳和着喝才行。只是鹿乳难寻,殿下需要费些功夫了。”

“鹿乳?”郯子问“哪里有鹿啊?”

大夫道:“出城山中自有野鹿,殿下派人寻找才是。”

郯子道:“哦……还是我自己去吧,别人我不放心。”

送走大夫,郯子思索许久,就到集市上买了一张鹿皮。

妻子奇怪地问他:“你买鹿皮做什么啊?”

郯子到:“野鹿怕人,我走不到跟前,它们就会跑掉的。我披上鹿皮悄悄靠近它们,它们就不会跑了。”

“哦,夫君真聪明啊!” 

第二天天不亮,郯子就起骑马出城,往山中进发。在山下,他将马留在农户家,徒步上山,寻找鹿群。

山道盘桓,布满荆棘。郯子艰难地走着,不时地喘气擦汗。

上到一个山岗顶上,望着四周空旷的山谷,郯子真想歇歇脚,但一想到父母亲的眼睛,郯子又鼓足劲往前面行走。

中午了,郯子又累又饿地走到谷底,突然发现一条溪流。他惊喜地跑到溪水边,洗净双手,捧水大口喝起来。

 突然,树丛中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响过,一只小鹿跳了出来。它看了看郯子,一点也不害怕,然后低头喝水。

郯子大喜:这才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待小鹿喝完水后,郯子跟在小鹿后面,快到鹿群的时候,他取出鹿皮披上,随着小鹿混进鹿群,寻找母鹿。

仿佛知道郯子要找母鹿,喝水的小鹿跑到母鹿身边,前腿跪下来,在母亲的肚子下面咂吧了两下,也许因为喝了水的缘故,小鹿又不吃了,欢快地跑向其他地方。

母鹿奶涨得难受,原地转圈。郯子慢慢靠近,试探着用手为母鹿挤奶。

母鹿觉得很舒服,停止了转动,安静地接受挤奶。

郯子抓紧时机,不停地往皮囊里挤奶。

不一会儿,皮囊就快满了。郯子停止了挤奶,收拾好东西,就想离开。

突然他发现,有两个猎人在附近的树丛后面,拉着弓箭正向鹿群瞄准。

郯子赶忙走出鹿群,直起身来,大声叫道:“不要射,不要射!”

树丛中的猎人惊讶地看着郯子:“你是谁?怎么和鹿群在一起?”

郯子包好鹿皮,对猎人一辑说:“我是郯子,因为父母双亲俱患眼疾,需要鹿乳治疗,我就上山来寻了。鹿是善良的动物,请你们不要伤害他们好吗?”

猎人很感动,答应不再射杀麋鹿。

这时,有几只狼伺机想猎杀麋鹿,猎人射伤其中一只,其他狼逃之夭夭。

猎人看郯子是一介儒生,恐其它猛兽伤了他,就把他送出山,并答应天天帮他寻找母鹿,以取鹿乳,伺奉双亲。

这个故事在当时传开以后,大家都相继以郯子为楷模,孝顺自己的父母老人,郯国民风大好。

 郯子治理郯国讲道德、施仁义、恩威有加,百姓心悦诚服,使郯地文化发达,民风淳厚,一些典章制度都继续保持下来,对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

 郯子很有才华,有一次在鲁国被问及官职的来历时,他侃侃而谈:“黄帝以云记事,他的百官都以云命名;炎帝以火记事,他的百官都以火命名;共工氏以水记事,他的百官都以水命名;太昊氏以龙记事,他的百官都以龙命名。我的高祖少昊氏即位的时候,恰遇凤鸟飞来,因此他的百官便以鸟记事,百官也以鸟命名。如凤鸟氏掌管历法,任玄鸟掌管春分、秋分。玄鸟就是燕子,它春分飞来,秋分飞去;任伯赵氏掌管夏至、冬至。伯赵氏就是伯劳鸟,它夏至开始鸣叫,冬至停止;任青鸟掌管立春、立夏。青鸟就是鸽鸬(gelu),它立春开始鸣叫,立夏停止;任丹鸟掌管立秋、立冬。丹鸟即雉,它立秋来,立冬去。祝鸠氏掌管司徒。因为祝鸠氏非常孝顺,就让他掌管教育了。从颛顼之后,因无法记载远古时代的事情,就从近古时代开始记录。作为管理百姓的官职,就只能以百姓的事情来命名,而不像从前那样以龙、鸟命名了。”

    满座人无不佩服郯子的学识渊博孔子当时年二十七岁,在鲁国做个小官,他听说了郯子这番话之后,就前去拜见郯子求教,“见于郯子而学之”。韩愈《师说》中“孔子师郯子”这句即出于此。至今保存在曲阜孔庙内的《圣述图》内有一幅插图叫《学于郯子》,讲的就是“孔子师郯子”的故事。孔子“问官”之后,不久就告诉别人说:“我听说‘天子那里推动了古代官制,但有关古代官制的学问都保存在四方的蛮夷小国’这话很对”。“问官”这个与郯国有关的历史典故,二千五百多年来一直为人们所珍视,至今仍是研究古代官制形成 和远古民族演变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