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故事:芦衣顺母——闵损

2013-06-12-09:11[来源:德孝网][作者:管理员][浏览量:2156]

 

主题歌:

      天生日月

      地养山河

      父母生养我

      草木荣枯

      花开花落

      祖辈留下我

 

      羊羔知跪乳

      乌鸦犹反脯

      少小无忧靠父母,

      成家方知育儿苦。

      世间百善孝为先,

      人生千般顺为福。

      忠孝立国兴家邦

      中华礼仪传千古

 

百善之首孝为先。“孝”是什么?

“孝”就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一种回报:父母给你生命,所以你要善待父母之生命;父母宁愿自己挨饿受冻,也要让你吃饱穿暖,所以你要照顾父母之温饱;你在父母怀抱有三年时间完全不能自立,完全依赖父母而生存,所以父母死后你要守孝三年。

孝又不是简单的回报,而是一种天伦亲情的体现和表达,是人活着的意义的一种价值。重温二十四孝,不是让我们去刻意地模仿、效法古人,而是通过这些故事去领略一下孝的精神,继承孝的传统美德,在新形势下焕发新孝德的光彩!

芦衣顺母——闵损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

和舜帝重华一样,闵勋很小的时候,生母就去世了。他的父亲父亲娶了后妻李秀英,又生了两个儿子。

继母李秀英对他很不好,经常虐待他。

有一年,冬天来临,继母一反常态,笑嘻嘻地拿出三件棉衣,当着闵勋父亲的面,为三个孩子换上。

三件棉衣中,还数给大儿子闵勋的厚,胀鼓鼓的,看着都暖和。

闵勋感激地对李秀英说道:“谢谢娘亲!”

闵勋的父亲点点头:“闵勋,你看,你的二娘对你多好,你以后要好好报答她啊!”

闵勋躬身一辑道“父母养育之恩,孩儿铭记在心!”

然而,在以后的日子,闵勋的父亲经常看见闵勋在寒风中瑟缩,而他的另外两个儿子却是活蹦乱跳。

“穿那么厚,怎么还怕冷啊?还不如两个弟弟!”闵勋的父亲心里想着,逐渐对闵勋起了厌恶之心。

有一天,父亲受邀,需要出门会友,便让三个孩子将车子拉出来,准备上路出行。

这时候,天上开始飘起雪花,寒风吹着哨子刮来,打在人脸上生疼。

刚出家门,闵勋便感到寒冷难忍,冷风穿过棉衣,犹如掉进冰窟窿,手脚冰凉,双腿不由自主地颤抖。

而两个弟弟则像没有事似地,笑着捡起绳子,开始准备拉车。

闵勋看着弟弟的样子,很是羞愧,强忍着寒冷,从地上捡起绳子,准备拉车。

然而,很快僵硬的手指就不听使唤了,绳子棉衣拉紧,掉在了地上。

已经坐上车的父亲见此情景,十分恼火。

他跳下车来,便用鞭子抽打闵勋:“你自小便会偷懒,将来何以为人?”

闵勋抱着头,受着父亲的鞭挞,一声不吭。

鞭子落下,闵勋的身上便飞起一片白色的绒毛。

小弟弟在一旁看见了,忙追着飞起的白色绒毛,欢跳着叫道:“苇子毛、苇子毛……”

“啊?……”闵勋停下了手中的鞭子,疑惑地看着飞舞的芦花。

他用手掰开被鞭子劈开的棉衣,里面赫然全是芦花装成的棉衣,闵勋的一丝体温还在透过芦花往外冒……

“你们俩过来!”父亲将两个小儿子叫过来,掰开线缝,发现里面全是棉花。

“哦……”父亲全明白了:原来,妻子给亲生儿子装的是棉花,给闵勋却装得是芦花。芦花看着胀鼓鼓的,却不御寒。怪不知道闵勋老是被冻得全身发抖!

看着还在发抖的闵勋,父亲的眼泪掉了下来:“孩子,苦了你了……”赶忙解下自己的斗篷抱住闵勋“是为父错怪我儿了!”

“父亲……”两个小儿子跑过来,不解地看着父亲和大哥。

一股怒火在此从心中升起,父亲叫过管家,让他前往朋友家推掉约会,带着三个儿子气冲冲地返回家门。

“贱人,给我出来!”父亲站在院中大叫。

李秀英从房中跑出来,不解地问:“夫君,怎么还不出发啊?”

“出发?”父亲冷笑一声“我还能出发吗?”气冲冲地将闵勋的李秀英拉到闵勋跟前用手指捏出一撮芦花问道:“这是干什么啊?芦苇能御寒吗啊?不是你亲生的,你就这样虐待?你的怜悯之心哪儿去了?”

“这……”李秀英大惊失色,她以为这事情神不知鬼不觉,不了这么快就暴露了,当下就跪倒在夫君面前“我错了,夫君饶了我吧!”

“哼,我看你还是回你的娘家去吧,我这就给你写休书去!”父亲一甩手,进了房间写休书去了。

李秀英瘫坐在地上嚎道:“这可该怎么过呀……”

两个弟弟则跑到妈妈身边喊道:“妈妈,你别走!”

不一会儿,父亲出了房间,将休书摔到李秀英怀中:“你走吧,我真的不想见到你,像你这样心如蛇蝎,我要你干什么?”对闵勋“儿啊,过来,为父给你找件棉衣吧。”拉着闵勋进了房间。

李秀英哭哭啼啼地道卧室收拾了一下东西,抱着包袱慢慢往大门走去。

“妈妈、妈妈,你别走……”两个弟弟追着他们的母亲哭喊着。

见到这种情景,已经换上旧棉衣的闵勋心生恻隐,站在台阶下对父亲说道:“父亲,孩儿求您别让二娘走了。”

父亲道:“你不怨恨你的继母吗?为什么不让她回娘家?”

闵勋道:“留下二娘在,只是孩儿一人受寒;要是二娘走了,父亲再娶一房,那我们三个儿子都受寒苦了。父亲还是将二娘留下吧!”

父亲听着闵勋的话,眼泪又一次落了下来:“好懂事理的孩子啊!”

李秀英羞愧难当,转身跪在丈夫面前:“夫君,孩子这么小都比我懂事,我以后一定善待他,再也不亏待孩子了!”

父亲叹口气道:“看在孩子的面上,就让你一次,下次再犯,定休了你!”

从此以后,李秀英痛改前非,对闵勋视如亲子。

后人把这一故事称为“单衣顺亲”和“鞭打芦花”,并有戏文传颂。有诗赞曰: 闵氏有贤郎,何曾怨后娘;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

  闵子骞崇尚节俭,鲁国要扩建新库房,争取他的意见时,他批评说:“原来的库房就很好,为什么再劳民伤财去改造?”孔子赞成他的意见,赞扬说:“这个人平时不乱说,讲出话来就非常正确。”

季桓子想聘请他当费邑宰,管理费地。开始时闵子骞不同意,对来人说:“好好给我辞去这个职务,如果再来,我就离开此地到汶上去(暗指离鲁奔齐)。”可是后来经孔子劝说,还是任了费宰,并把家迁到东蒙之阳,村名闵子庄(今闵家寨)。他治理费地很有成绩,但看不惯季氏行为,最后毅然辞职。由此可以看出闵子骞刚正不阿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