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2019-02-14-09:24[来源:德孝网][作者:管理员][浏览量:4892]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往圣继绝学
为 万 世 开 太 平

----运城市基层理论宣讲员 张 文 艺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名言是北宋著名哲学家、理学家、关学领袖张载(字子厚,人称横渠先生,1020-1077年),为后世留下的宝贵的精神遗产。
       在网上,许多专家学者对“四句名言”进行学习与探讨,并写出不少的解释文章,基夲上都是大同小异。在此,笔者将自己学习“四句名言”的心得与感悟和大家交流与分享,以聚共识。
     “为天地立心”什么是天地的心呢?有人说天地没有心,这是一种误解。笔者认为:天地是有心的,天地的心不是“主观意识”的心,而是“道法自然”的心。“自強不息,大公无私;厚德载物,大爱无疆;无为而无不为就是天地的心,即道法自然的心”。“为天地立心”立得就是“道法自然”的心(简称为“道心”)。不论是共产党人还是普通老百姓,只要乐意认识道、接近道、同于道,按“道心”做人行事,你就立起了“道心”。那么,“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也就是说乐意同道在一起的人,道也同他在一起。
        说起“道心”,有人会提出质疑?你说的立“道心”有些抽象,不符合共产党的宗旨,共产党讲的是党性,不讲“道心”。
       那么,笔者就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念来看待共产党的党性与道心的相互关系。“立党为公”应天道,即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执政为民”应地道,即大爱无疆,厚德载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中国共产党合于道法自然的具体体现,也就是说:“党心”合于“道心”的伟大实践。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讲话中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自古以来是我们的志向和传统。
        实践证明:无论是革命和建设,还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从开国领袖毛泽东,到御国领袖习近平,以及老一輩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都是“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践行者,他们善于认识道,致于探索道,勇于按道的规律,救国拯民,治国理政,并在国际局势大变革中,坚定的走社会主义道路,并又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他们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坚信共产主义信仰,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努力奋斗。以此说:“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是中国共产党“党心”合于“道心”的具体实践。笔者认为:讲党性就是讲“道心”,讲“道心”就是讲党性。(“党性”即“道心”的提法是否适宜,敬请党內专家与党外志士仁人共同研讨与商榷) 
       道化生万物,在万物形成以后,道就存在于万物之中并与万物同体了。它作为万物的依靠和源泉在不断地滋养万物。这种依靠和源泉就是道。体现在人事上那就是“道心”。
        人是人心与道心的结合体,人人皆有道心,亦人人皆有人心,也就是说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尽管人是人心与道心的结合体,但人心源于道心,是道心的过及不及,道心、人心本是一心,没有二心。“为天地立心”,就是要从人心返回道心,从后天返回先天,从过及与不及返回中正。要将人心返回道心,须“人心尽净”,方能“道心流行”。“为天地立心”,就是说做为共产党人及立志践行“四为”的有志之士,不但自己要认识道心,确立道心,以道心行事,而且更要引导人民大众认识道心,确立道心,用道心来端正人心的方向,既修练自己的人心,又能让道心当家做主,按照道心来成就事业。这就是“为天地立心”的本意。
       “为生民立命”立什么命?古人讲的是气命和理命,两者都要立。我们换句话说就是:身命与慧命(智慧生命),人民大众的身命要立,智慧生命更要立。笔者认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人民的身命立起来了,何以见得?就是人民从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到顶天立地站起来;从建国前后缺吃少穿的穷日子到逐渐富起来;从受帝国主义势力欺负到强起来,中国共产党将人民的身命立稳了。现在当务之急就是引导人民大众立起慧命(智慧生命)。
       为什么要立“慧命”?人民立起了慧命,就能和智慧的领袖同心同德把中国的事情办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囯梦!为构建人类生命共同体,维护世界和平担当起中国的责任!   
       人的生命是由“身命”与“慧命”而组成的“综合命”,多数人只知身命,不知有慧命。“为生民立命”就是我们共产党人及立志践行“四为”的有志之士,不但自己要立起慧命,而且更要引导人民大众把“身命”立在“慧命”处。使人民大众明白立起“身命”重要,存“道心”立“慧命”更为重要!
       人生多磨难,命运多坎坷,常常是因为生活中智慧欠缺的缘故。特别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向外追求事业、名利、地位、金钱财富者多,而思索人生向内探寻心灵智慧者少,追求科技文明进步者多,参悟大智慧的奥秘者少,因而不少人缺乏大智慧,只能深陷生死痛苦、无奈惆怅中而不能自拔。一些民众因看重金钱而招祸,一些共产党人丟掉初心而犯错,究其原因就是没有立起“智慧生命”。
        人有智慧生命,身命就有了源泉;人有智慧生命,就会为天地立起道心;人有智慧生命,就会自然地敬天爱人;人有智慧生命,就会有心顺万事的能力。真正的智慧不是从外界得来,而是向内在自性的开发。爱因斯坦说:“智慧不是学校教育的结果,而是终生追求的结果。”人每朝着智慧走近一步,智慧就会向他的灵魂揭示出一个更广阔的天地。智慧本身无所不包,在智慧中可以找到你知道的或不知道的、你理解或不理解的一切。因此,“为生民立命”就是说为民众选择正确的命运方向,确立生命的意义,维护生命的尊严,重塑全能生命的价值。 
       “为往圣继绝学”为往圣,就是说为使人民大众都能具有圣贤的智慧,达到圣贤的思想境界。孟子曰:"人人皆可为尧舜",是说人人都有成为圣人的可能。生活实践中能达到圣贤境界的人很少,但只要我们努力向圣贤学习才是修行的正道。继绝学,是说必须用圣贤学说与智慧来引导、启迪人民大众重视学习,热爱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大兴学习之风,让人民大众生活智慧化,智慧生活化。
        什么是绝学呢?现代汉语词典中说:“绝学,一是失传的学问,二是高明而独到的学问即‘高才绝学’”。网上专家解释说:“绝学,就是已经绝迹的学问或已经没有的学问”。
       笔者认为:关于继绝学,我们不能局限于固有的认知中,应该以与时俱进的观点来看待与力行。    
    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继绝学。习近平主席站在中国智慧的高度评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儿女共有的精神家园和价值认同,是我们走向世界、拥抱世界文明的价值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习主席以敏锐的战略眼光看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抛弃“中华传统文化”,等于割断自己的精神命脉。以此说:继优秀传统文化绝学是多么的重要啊!
       学习马克思主义是继绝学。马克思主义是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有人疑问:苏联的亡党亡国,不是马克主义的失败吗?笔者认为:苏联的亡党亡国,主要原因是苏共中央背离了共产党的宗旨,放弃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与指导,鼓吹什么民主与自由,才导致亡党亡国。以此说:中囯共产党必须继承马克思主义这个绝学,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学习毛泽东思想是继绝学。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在一百多年的苦难斗争中找到的真理;是中国共产党在血与火的解放斗争中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凝聚而成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旷世绝学!共产党必须继承对毛泽东思想的学习与应用,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凝聚民心,才能保证中囯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永不变色。以此说:抛弃毛泽东思想这个绝学,就是对党和人民的大逆不道。
        “两学一做”就是继绝学。[没有规距,不成方圆]学习党章党规,学习习近平系列讲话,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是党中央对全体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是共产党员知行合一的具体体现,是区别于普通百姓,永不变色,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伟大实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可靠保障。
       习近平的系列讲话,实乃合道心、应党心、顺民心的真才实学。像习近平这样中国政治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置于人类共有精神财富的坐标系中,指出其具有世界普遍文化意义,“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成为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是不多见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我们不但当下认真学用,而且必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继续学习和运用。
        “为往圣继绝学”,就是把古今的“高才绝学”加以继承学习并发扬光大。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他还强调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我们坚持文化自信,就必须把古今的“高才绝学”,当作身家之宝,勤而习之,笃而行之,从而实现古圣先贤“为往圣继绝学”的夙愿!
      “为万世开太平”就是为后代子孙们开创出千秋万代的太平基业。“太平”、“大同”等观念,是周公、孔子以来的社会政治理想。到北宋,以范仲淹、李觏等人为代表的政治家、思想家都提出过“致太平”的主张。张载不局限于当下的“太平”秩序,而是以更深远的视野展望“万世”的“太平”基业问题,这是他的不同凡响之处。
      “为万世开太平”涵义广泛,包括人民大众的身心太平,家庭太平,国家太平,社会太平,天下太平。如果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的个人理想,那么“横渠四句”可以说是古代的儒家,现代的共产党人,立志践行“四为”仁人志士以及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的济世抱负。
       总之,我们可以把张载的“四为句”转化为与时俱进的语言:那就是“为社会重建精神价值,为人民大众确立全能生命的意义,为中华民族继承古今圣贤的大智慧,为建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从而实现人类共产主义社会开拓太平的基业。
   审 核:薛 军 凯
    编 辑:郭 兴 辉
2019  02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