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工旅行:换种方式去穷游 且行且帮助

2015-07-18-22:02[来源:德孝网][作者:管理员][浏览量:1265]

义工旅行:换种方式去穷游 且行且帮助


 
来源:综合 作者:吴小凡
  •  
  •  

  “我和黎海森相识于加尔各答。一开始看到其貌不扬的他,我还以为又是一个被市场上的旅游书影响的人,‘辞职出来寻找生命意义’。直到听到他娓娓道来自己的故事,我才为自己的武断感到羞愧。”——吴小凡

  遇到海森时,他的旅行才刚开始,一年后,他陆路穿越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又从埃及南下到肯尼亚,一路走过许多贫穷的地方。

  他来到肯尼亚后,在当地的一所小学教书。后来,他想帮当地的孩子们建一所砖墙校舍。于是他萌发了发动国内的朋友筹款,为孩子们盖水泥墙校舍的想法。“我无法放眼全局,去谈什么贫民窟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小善,但不能以善小而不为。”

  最初,并非没有想过企业捐助,并且也可以联系到愿意全额捐建小学的企业。但海森希望有更多的普通人可以接触到这样一个项目。“在我们看来,爱心是很宝贵的,能消除人与人的屏障,让社会更和谐美好。所以,我们选择众筹的方式,因怀着这样的私心,希望筹建学校和启发爱心能齐头并进。”他希望更多的普通人可以因为这样一件事情而心有所动,生一丝善念。

  2014年5月,海森联合了同在仁爱之家服务过的义工朋友月宁,他们一个负责国内捐款的统筹,一个作为总负责人,监督校舍项目在肯尼亚的修建。项目分两期,总共修建8间校舍,项目总预算为51783元。5月29日,筹款计划发出,没有依托任何众筹平台,只是在微信朋友圈转发,却在一两天内迅速扩散,感动了许多认识的和不认识的朋友,纷纷解囊,从世界各地打来善款。仅仅一周,6月5日,修建校舍项目所需的款项就已经全部筹集完毕。后续的捐款络绎不绝地涌来,它们被用于建设原计划外的新厕所,新操场,购买新桌椅和课本。在项目完结前,总筹款超出预算近3万元,达到79950元。

  更没想到的是,海森放在网上的筹款文被他的新加坡的老板看到了。老板是一位银行高层,几十年如一日在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自己苦心经营的谎言被戳穿,海森原本以为会挨骂,可老板当天就捐来5500元,微信留言说:“You are finally doing something worthwhile for so many people(你终于去为那么多人做了些有意义的事)!”海森愣了一下,回复说:“By doing this, I am coming to understand my value of living and purpose of life(做这件事,让我了解到自己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之后,这位中年印度人竟然回复说:“You are tempting me now(你做的事诱惑到我了).”

  真正去做一件事的时候才知道有多难。完全没有任何施工经验的海森要去现场完成勘探、做预算、请工人、施工等一系列的工作。施工方都是当地的居民,从包工头到工人,做事缺乏专业性,所以施工期间海森还要和他们反反复复地沟通协商。想想他那样一副小身板在工地上跑前跑后,我有点儿想笑,却终究没能笑出来。

  回想那一段时间的经历,海森觉得:“在第三世界国家,能够把在以前的圈子所沉淀下来的习惯和价值观放下,从而更独立,更清醒地认识自己。而当一个人内心变强大后,觉得又能回去了,可以回到新加坡,也可以回去任何的圈子里,而且能保持内心的独立。”

  海森去做这样一件事,在他自己看来是种种机缘下一个自然而然的举动,并非想要投身慈善事业,也并非有着多么宏大的心愿。他在加尔各答的时候,放下了自己新加坡银行金融人士的生活方式,成了一名义工,每天洗衣服、给病人洗澡喂饭;离开肯尼亚后,他又不再是那个筹款建校舍的海森,需要八面玲珑,需要疲于奔命并与各种人周旋。回来之后,他停用微信,去了四川雅安,归期未定。

  似乎就像海森一直所认为的那样,因为他心中没有期望与预设,像一只倒空的水杯,所以能够随时随地欣然接受生活所有的可能性,所以生活里满是惊喜。

  当有人问海森为何要辞职旅行,有没有下很大的决心,怀着什么目的等问题时,他总是答不出来。因为在海森自己看来,这是自然发生的,他抱着无所得的心态走向未知,不刻意寻求体验,只是接受生活的安排罢了。这并不比在家更好,也不更差,只是生活的不同形态。

  很多时候,走过千山万水,寻找的生命的意义一直都在身边,在人心里。

(责任编辑:UC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