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故里儒学下乡实验 师资力量成主要问题

2014-10-23-09:54[来源:德孝网][作者:管理员][浏览量:1896]

  10月15日,陵城镇星家村临街电线杆上悬挂的提倡“孝”的标语。新京报记者 周清树 摄

  10月14日晚,“百姓儒学”讲堂在石门山镇大庙村开课。新京报记者 周清树 摄

  在儒学升温的大背景下,孔子故里山东曲阜,正以行政手段高调推行一项“百姓儒学”工程:将为下辖405个村庄配备儒学讲师,向村民讲授“孝道”等儒家传统文化。

  曲阜为这项工程赋予了“营造健康向上的村风民风、推动中华传统美德创新性发展”的美好内涵。

  但各种情况表明,师资力量不足、如何调动村民参与热情、如何将活动持久化等,正成为考验这项工程的现实问题。

  10月14日晚,曲阜市石门山镇大庙村村委会大院,聚光灯将广场照得雪亮。来自曲阜的导游陈万凤站在半人高的长条桌前,用带山东口音的普通话,讲授《论语》中有关孝道、礼仪的儒学主张。

  她的听众是大庙村100多位村民。像中国多数乡村一样,大庙村年轻人大都外出务工,村里多是老人与妇孺。当晚,约20个小孩被家长带来听课,他们全场不断跑动、嬉闹。一个男孩跑上讲台,朝下面做鬼脸,引发一阵哄笑。

  孔子故里——山东曲阜正进行一场政府主导的儒学下乡工程:为下辖的405个村庄每村配备一名儒学讲师,并配套推行一村一座儒学书屋,一村一台儒学新剧,一家一箴儒学家训。

  这场声势浩大的活动被命名为“百姓儒学”工程。

  这是“百姓儒学”工程第一次在大庙村开展。两个多月以来,类似大庙村儒学讲堂的场景,每天都在曲阜的大小村庄中出现。

  “听不懂”和“都是好事”

  部分村民反映老师讲的课程听不懂,但多数村民认可课程内容,认为可以起带动作用

  陈万凤讲课的主题是“孝道”和“礼仪”。她通过《论语》中的故事,引出孔子的话,再讲解具体含义。

  “孔子有一个学生叫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陈万凤解释道:“人们以为给父母吃穿就是‘孝’。但孔子说,如果只是如此,而对父母不怀尊敬,那跟圈养犬马有什么区别呢?”

  陈万凤又强调了一句:“孝敬父母,态度很重要。”

  今年8月起,曲阜市开始在下辖包括周庄村、大烟村、葫芦套村、星家村等10个村庄试点“百姓儒学”工程。试点两个月多后,目前曲阜正在全市所有村庄中铺开这一工程。

  10月12日至15日,新京报记者走访了试点村中5个村庄超过40名村民,多位村民都认为“讲得不错”。

  “人们结合老师讲的对照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还挺带动大家的。”陵城镇星家村一位杨姓村民说。

  但部分村民也提出,老师讲课经常“听不懂”。

  吴村镇峪西村的孔敏对一次讲课印象深刻:“两个人边说边唱,唱得咱老农民可高兴了。”

  离场率较高也是村民普遍提到的问题。“还没讲完,一半的人都走了。”

  “闲着也是闲着,村里让去就去了。”周庄村冯阿姨说,“孝顺的人不用讲也孝顺,不孝顺的人讲了也没用。”

  孔子故里的村民们对于“儒学”并不陌生,当地保留着浓厚的传统礼仪和观念。“如果不孝顺,会被同村人笑话,甚至嫌弃。” 大烟村一位年轻村民说。这与“百姓儒学”工程讲授的许多理念不谋而合。

  讲师陈万凤也认为,在农村,传统的孝道、礼仪等秉承得比较好。

  在尼山镇周庄村村民蔡祥英看来,讲课老师所讲内容为“文明礼貌那些事”,“都是好事”。

  “给村民讲课很难”

  老师们认为在秩序维护和与村民沟通上存在困难,但这也正是讲课的意义所在

  45岁的陈万凤是孔子旅游集团导游有限公司的专职导游,已经下乡讲了三场课,算较有经验的讲师。

  14日讲课前,她和坐在前排的老人简短交流,老人希望听到贴近生活的内容。她便临时将“孔子生平”的主题,变为了“孝道”和“礼仪”的主题。

  尽管有不少村民离场,陈万凤觉得“这次效果还行”。

  她在第二次下乡讲课时,曾遇到村民“捣乱”。 那是9月底在尼山镇大烟村。“讲到公平时,一个约50岁的男人站起来说,哪有公平?我们村前开了一座山,院子里全是飞尘,没人管。”陈万凤很无奈,“他可能把我当成政府的人了。”

  陈万凤与其他下乡的老师们沟通过,大家共识是:给村民讲课是非常难的事。

  讲师袁雅静说,有些村民听课时在下面聊天;小孩很多,总跑来跑去。

  在曲阜两年前开展的“彬彬有礼道德城市建设”活动中,袁雅静讲了20多场课,受众均是政府机关、学校、社区等的城市居民。她觉得无论维护纪律还是沟通,“容易多了。”

  但在陈万凤等讲师看来,改变村民的上述状况,正是这项工作的意义。

  她觉得,授课时与村民多互动一些或许能改善授课效果,“我们需要了解村民想听什么,适当调整讲课方式和内容。”

  作为招募并培训儒学讲师的主要单位负责人,曲阜市旅游局局长孔国栋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说,只依靠课堂上的学习难免枯燥和单一,下一步将推出参与性强、趣味性足的活动,例如讲“如何提高果树成活率”等内容。

  新京报记者走访的农村中,以老年人和儿童居多,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尼山镇周庄村村支书冯敬华介绍,该村留守村民的平均年龄达到了50多岁。

  “无论是孝顺老人,还是教育孩子。都是青壮年的责任。但这个群体却缺席了听课。”陈万凤说。

  “我们不是形式主义”

  官方称“百姓儒学”工程是“彬彬有礼道德城市建设”的延续,该活动已开展两年,效果显著

  类似大庙村的“儒学讲堂”,每天都在曲阜的大小村庄中开讲。

  曲阜将“百姓儒学”描述为“彬彬有礼道德城市建设”活动的延续。该活动从2012年8月开展,截至今年7月底,已经对64万市民完成了一次儒学及道德、礼仪知识教育普及。曲阜宣传部的材料显示,该活动效果显著,曲阜“人人彬彬有礼,处处干干净净”。

  今年8月,曲阜在前期开展“孔子文化大讲堂”进乡村的基础上,在10个村庄试点推行了“一村一名儒学教师”活动。

  9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之际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两天后,9月26日,曲阜正式提出“百姓儒学”工程的概念,并加大了宣传力度。

  去年11月26日,习近平就曾来到位于曲阜的孔府和孔子研究院参观考察,并同有关专家学者座谈。

  曲阜市委宣传部提供的材料显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曲阜重要讲话精神”是推行该工程的重要背景。

  “把优秀的儒家传统文化普及到最基层,是这一工程的目的。”曲阜市文明办副主任吴继芳说。

  按照计划,曲阜“百姓儒学”工程将在今年完成150个村庄的“儒学课堂”建设,明年上半年完成全市405个村庄的普及。

  此外,曲阜还将启动 “一村一座儒学书屋、一村一台儒学新剧、一家一箴儒学家训”等配套活动。

  活动声势浩大,但“形式主义”的质疑也频频出现。

  作为活动具体执行部门之一的负责人,吴继芳有些委屈:“‘百姓儒学’延续了‘彬彬有礼道德城市建设’,并将普及范围由城市扩展到了农村。‘百姓儒学’不是形式主义,也不是政绩工程。”

  在曲阜,每个农村都建有农家书屋,再配备些儒学的书,就成为儒学书屋。关于儒学新剧,吴继芳说:“创作任务已经给镇里和村里安排下去,推出只是时间问题。”

  “给村民拉家常的机会”

  曲阜旅游局长孔国栋认为,“百姓儒学”工程坚持下去,会对村民关系等有所改善

  自8月开展试点算起,“百姓儒学”工程已推行了两个半月。

  曲阜旅游局长孔国栋认为,一两堂课、一两个月改变不了什么,但是哪怕只是给村民们每周聚在一起拉拉家常的机会,邻里之间关系也会更融洽。

  “原来一个村子的两户人家有矛盾,话都不说。一起听课拉家常后,她们相约一起去赶集。”孔国栋举例说。

  讲师陈万凤认为,改善民风的目的需要通过坚持不懈的长期教化实现,最好“永远”讲下去。但她承认,“永远”是个理想化的状态。

  讲师袁雅静与村民有过交流,村民提意见说,希望能够固定一个老师来村子讲课。但目前远做不到。

  师资力量不足正是“百姓儒学”面临的主要问题。曲阜文明办副主任吴继芳说,目前授课老师以曲阜师范大学、济宁学院、孔子研究院等高校教师、专家等为主。但要覆盖全市400多村庄,“师资力量还有待完备。”

  为解决这个问题,曲阜下一步将推进“乡贤选师”计划——依托了解儒家文化的各乡村德高望重的村民、离退休教师和干部,通过村民选举,每个村推选一名乡贤教师。

  高调推动、宣传“百姓儒学”工程的同时,在师资、资金等具体问题上,曲阜并没有相应的成熟方案。提出“百姓儒学”工程4天前,即9月22日,曲阜才发出志愿者讲师招募公告。

  10月13日,吴继芳称,“百姓儒学”工程所需资金主要是交通费和教师工资,但还没有预算。

  “连双袜子都没丢过”

  尼山圣源书院授课1-2年的村子,民风有所改善,治安案件发案率降低

  曲阜“百姓儒学”工程能对村民们产生多大的影响,隔壁县的尼山圣源书院也许能提供一个令人乐观的案例。

  尼山圣源书院位于紧邻曲阜市的泗水县北东野村,据传孔子诞生地尼山夫子洞就在该村附近,白墙灰瓦的联排建筑在黄土飞扬的北方农村中与众不同。从2013年1月起,书院便组织专家学者进村讲授儒学经典,现已形成固定讲课制度。该书院是国内第一个提出“乡村儒学”概念的民办机构。

  在学院副秘书长陈洪夫看来,“百姓儒学”工程是好事,但速度有点快,讲课的面铺得有点大。

  从提出设想到进村授课,尼山圣源书院的专家学者花费了半年时间进行调研、考察等筹备工作。但至今只在7个村子开设了授课点。

  “这种活动讲究与群众成为朋友。讲完就走,效果会大打折扣。”陈洪夫说。

  学院秘书长赵法生经常到村里与村民拉家常,有时自己拿钱支持有困难的村民。“村民自然听得进他的课。”

  任职书院副秘书长前,陈洪夫曾任职泗水县财政局局长。体制内的经历使他认识到,政府推动一项工程奉行的是“响应上级号召、上级服从下级”的行政逻辑,对于实际情况往往考虑不足,因此政府主导的工程,“生命力有待时间验证”。

  经过充分调研和循序渐进地推广,学者们发现尼山圣源书院授课1-2年的村子,民风有所改善,治安案件发案率降低。书院所在的北东野村村干部告诉陈洪夫,去年村里“连双袜子都没丢过”。

  如果仅仅停留在讲课和口号宣传上,而无法进行持久实际的教育活动,道德建设工程的效果并不理想。

  在曲阜,曾广为推广“彬彬有礼道德城市建设”活动,曲阜市委宣传部提供的一篇宣传文章中提到,在道德建设中,在搭建活动载体时,曲阜曾一年一个口号,老百姓记着的不多,参与程度不广。

  考虑到天气有些冷,10月14日晚,讲师陈万凤在大庙村只讲了半个小时课。

  当晚7点45分,村支书郭玉山走到话筒前:今天的演讲到此结束,以后会经常开展。大伙回家吧。

  “回家喽”,有村民大声喊。很多人笑着退场了。深秋的夜色下,喧闹的大院很快归于平静。

  □新京报记者周清树 实习生尹瑞涛 山东曲阜报道